【社员风采】胡友耕:难忘九三之情,常怀赤子初心
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社员,走在街头巷尾总会被路人认出来:“哎,那不是杭州电视台的‘老大哥’吗?”他必定爽朗一笑,点头称是。这位杭州城里的“名人”就是九三学社杭州市拱墅区第四支社主委——胡友耕。
“九三”情缘 薪火相传
1961年,20岁的胡友耕一毕业就进入了杭州红雷丝织厂工作,没想到,这一呆就是整整40年。青年时代的他勤奋好学,不仅熟练掌握专业技术,还自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。作为改革开放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工厂,红雷丝织厂从日本引进了87台纺织设备,日方专家来杭现场指导安装。胡友耕全程陪同翻译,专业术语一一信手拈来,连日方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。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,胡友耕从厂里的车间主任一步步成长为副总工程师,为红雷丝织厂、为纺织事业贡献了青春年华。
1992年,胡友耕于日本贸易洽谈会上担任翻译(右一)
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之余,胡友耕对政治理想也有着自己的追求。时任九三学社杭州市委第二届副主委的匡衍是丝绸工程专家,在纺织领域科技人员中享有很高威望,被视为楷模。胡友耕对九三学社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始终怀有崇敬心理,主动找到匡衍,要求加入九三学社。经过组织考察,1986年,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。
1995年的一个冬日,胡友耕组织社员到灵峰赏梅,巧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及夫人。大家都热情地迎上去与朱总理交谈。当朱镕基得知他们是九三学社社员时,立刻说道:“九三学社是一个很有层次的党派,里面有好多人才。”并兴致勃勃地偕夫人一起和大家合影。这句话与这张照片使胡友耕受到了极大的鼓舞,并在后来的人生中一直激励着他。
1995年,纺织支社与朱镕基总理及夫人合影
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
退休之后,胡友耕对社务工作全身心付出。正如他所说,“如何做好对老同志的服务工作,完成社市委赋予的重托,是我退休生活的重中之重”。
早从1996年起,还未退休的胡友耕就进入了社市委老年工作委员会担任委员。两届委员、一届副主任、一届主任,这位“四朝元老”提出了“责任、服务、义务”六字理念,旨在让全市退休社员真切体会到“九三是我家”。在他的工作理念主导之下,老年委开设了退休社员兴趣班,教学任务基本都是由老年委多才多艺的委员亲自担任,使退休社员们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。
2012年胡友耕主持九三学社杭州市委老年节庆祝会
此外,他还改进传统的慰问工作:一是慰问次数从每年一次的新春慰问增加为两次,即暑期还要对80岁以上老社员进行电话慰问;二是新春慰问的范围从80岁以上的老同志,扩大至80岁以下因病长期无法参加活动的退休社员。不少被慰问的老同志因为社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而热泪盈眶、深表感激。
胡友耕多年来的付出也得到了社组织的认可和肯定,多次被九三学社的中央、省、市委员会授予优秀社员、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
最美不过夕阳红 百姓民生总关情
退休后本该享享清福了,但对于胡友耕来说,他的热心还在各种社会公益平台得到了最大发挥。
2010年起,胡友耕受聘于杭州电视台“杭州老大哥”栏目担任义务调解员,常常要穿梭于城乡之间,为排解群众矛盾而四处奔波。即使风里来雨里去,甚至面对当事人的谩骂和威胁,他也毫无怨言、从不畏惧,坚持以自己的耐心细致,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。
2010年,胡友耕录制杭州电视台老大哥节目,在县城调解纠纷
2012年,拱墅区拱宸桥街道台州路社区专门设立了“胡友耕调解服务室”,这是杭州市首家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,为居民提供纠纷化解、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,为确保社区一方的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,甚至对周边社区也产生了辐射效应,附近居民遇到家长里短、财产纠纷之类的烦心事都会来找“老大哥”倾诉并寻求帮助。他也因此多次被报刊媒体采访,并且获得了省、市、区各级的多项荣誉——在浙江省委宣传部、省文明办、团省委、浙江广电集团主办的“‘最美浙江人’大型公益活动——‘万朵鲜花送雷锋’”中,胡友耕被百姓推荐为“身边的活雷锋”;在杭州市第十届邻居节活动中,他被市文明办评为杭州市“好邻居”;还有拱墅区“社区热心人”等等。
拱墅区台州路社区老大哥调解服务室
这些年,他在杭州电视台“老大哥”栏目期间完成了263例调解,在社区工作室完成了187例。这450个案例的背后汇聚的是许多握手言和、破镜重圆的场景。“当我看到在我的劝解下,夫妻重归于好了、邻里的矛盾解决了、孩子又回学校了、爱赌的人改正了,正气得到了弘扬,歪风邪气受到了批判,一种成就感会油然而生,这是对我最大的回报。”
漫漫人生路,“九三人”的精神已深植在这位老社员的心中,融入了他的所思所想,外化为他的一言一行。一路走来,无论是本职岗位、社务工作,还是社会公益服务,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,凝聚成的恰是 “九三人”的初心。
2013年,拱墅区四支社组织生活会合影